“一带一路”阿拉伯国家商务洽谈非言语交际虚拟仿真实验
学校:
南通大学
  所属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类
  专业门类:
商务英语
  项目负责人:
王卫东
  资源年份:
2020
课时数:
2
  资源唯一编号:
20200101
  资源分类:
实验
 
 
实验目的

本实验立足于让学生在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体验“一带一路”商务洽谈中非言语信息识别过程和沟通过程,掌握跨文化背景下商务沟通能力和谈判技巧,把握“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交际”知识难点和重点,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设计路线,构建“理论知识+虚拟仿真”的一体化教学与实训系统,培养具备扎实商务沟通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1.提升学习能力:通过3D技术进行虚拟化场景设计,提供仿真的“一带一路”国家商务洽谈非言语信息识别场景,引导学生担当商务角色,沉浸式体验非言语沟通方式,把握非言语信息识别的重难点环节,提升学生对真实环境下商务沟通非言语交际的认知,提高商务沟通能力,对非言语交际进行可视化学习和把握;通过虚拟仿真模拟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了解和熟悉“一带一路”阿拉伯国家文化差异以及不同文化差异的非言语信息表征方式。熟悉商务洽谈中不同文化的非言语信息识别和判定以及沟通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实际应用水平;通过3D仿真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自动、自发融入到场景中,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互换角色,提高学生对商务洽谈场景的认知,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环境脱节问题,缩短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对接的时间。

2.增强应用能力:通过模拟仿真技术实现由传统课堂讲授向虚拟仿真实验的转变创新。在传统讲授中,主要以文本阅读、文字解释、流程展示为主,这些都基于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接受”,学生参与度较小。虚拟仿真实验注重体现学生“实践”和“体验”的过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并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跨文化交际和商务谈判工作提供良好的流程体验与实训训练;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商务洽谈的不同阶段,让学生担当商务沟通和谈判角色,模拟商务洽谈各个环节非言语信息识别和判定,并根据阿拉伯国家文化构建商务洽谈策略,提升学生真实商务场景体态语识别和使用能力。


操作资源
序号 资源信息分类 资源信息名称 资源信息编号 资源信息类型 费用 收费有效期 状态
1 操作 “一带一路”阿拉伯国家商务洽谈非言语交际虚拟仿真实验 20210101 外部链接 0.00 0 有效
简介视频
进入学习
计费类别: 时长
计费标准: 0.00元/0分钟
教学引导视频
共享应用
浏览量: 7157
点赞数: 257
资源共享星级评定
0
8 人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