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交互性操作步骤,共 15步
步骤序号 | 步骤目标要求 | 步骤合理用时 | 目标达成度赋分模型 | 步骤满分 | 成绩类型 |
1 | 认识产后出血的病因--要求学生识别病因并推演出可用的针对性止血措施 | 8分钟 | 判断错误-1 分/项 | 8 |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R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2 | 认识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要求学生能判断宫底高度、有无异常出血灶、能识别凝血 功能有无异常 | 5分钟 | 宫底高度的 判断-1 分; 出血灶及检 查凝血功能 的判断-1 分/项 | 3 |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R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3 | 认识估测产后出血量的方法--要求学生能使用容积法、称重法、休克指数法估测出血量 | 7分钟 | 称重法、容积法及休克指数法的应用-2 分/ 项 | 6 |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R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4 | 认识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要求学生能根据产后出血的严重程度及阶段选择不同的处理原则与具 体措施 | 10分钟 | 每项原则 -0.5 分/项 | 9 | £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R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5 | 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入院记录的评估--需要评估妊娠前及妊娠期的情况,判断有 无容易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存在 | 5分钟 | 判断错误-2 分/项 | 4 | R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6 | 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的产程观察---需要观察三个产程的情况,需要判断出胎盘是否剥离、有无出现 胎盘剥离征象、判断软产道有无损伤 | 15分钟 | 胎盘是否剥 离及剥离征 象的判断-3 分/项;第三 产程出血量 的判断-2 分/项 | 8 | R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7 | 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量的判断--根据产程的不同选择正确的评估出血量的方式并计算出 出血量 | 5分钟 | 产后两小时 的监护要点 2 分;选择正确的判断方式-2 分/项;产后半小时出血量的判断-2 分/项;从第3产程开始的出血总量 -2/项 | 8 | R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8 | 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的第一阶段处理--做到求助、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导尿、监测生命体征、留取 血标本送检、体格检查判断病因 | 15分钟 | 求助、吸氧、 开放静脉通 道、导尿、监测生命体征、留取血标本送检-1 分/ 项;体格检查(腹部检查、软产道检查) -2 分/项 | 10 | R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9 | 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的病因判断--结合入院记录评估、产程评估、体格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 5分钟 | 判断错误-4 分/项 | 4 | R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10 | 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的第二阶段处理--使用宫缩剂及两种方法按摩子宫的方法 | 15分钟 | 能选择两种子宫按摩的两种子宫按 摩的手势-2 分/项 | 6 | R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11 | 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的第二阶段进一步处理--宫腔填 塞--判断可以使用宫腔填塞的方法止血并选择正确的手势、填塞的方向、填塞是否有 效的判断 | 10分钟 | 能判断需要 进行宫腔填 塞-2/项;作 引导的手势 选择-2 分/ 项;能控制纱布填塞的方向-2 分/项;能判断填塞是否有效,能判断取出填塞物的时机-2 分/项;宫 腔填塞完成 度 2 分 | 10 | R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12 | 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病情如果进一步加重的处理探讨--需要压迫缝合、血管结 扎、栓塞血管 | 2分钟 | 能根据病情 正确选择措 施-2 分/项 | 6 | R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13 | 胎盘粘连产后出血案例的入院记录及产程的判断--根据入院记录判断其存在多次流产的易致出血 多的原因,产程判断其胎盘不能自行剥离,怀疑发生了胎盘粘连 | 3分钟 | 判断正确-2 分/项;完成 度-2 | 4 | R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14 | 胎盘粘连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量及病因判断--能准确判断出血量并结合入院记录、 产程观察判断病因 | 5分钟 | 病因判断-3 分/项;病因 判断的依据 -2/项 | 5 | R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15 | 胎盘粘连产后出血案例的处理措施--重点为人工徒手剥离胎盘术 | 10分钟 | 选择两只手 的手势-3 分/项;按正确方向剥离-3分/项 | 9 | R操作成绩 £实验报告 £预习成绩 £教师评价报告 |
(2)交互性步骤详细说明
该实验包括三个阶段,共计 15 个交互性操作步骤,通过认识产后出血及案例演练模块对学生进行产后出血的护理理论与技能的培训。“认识产后出血”模块设计了针对于各大病因、临床表现等的推导性题目,学生需要结合产程评估与观察、护理学基础、内外科护理学等相关知识来做出推演与判断,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项目在“病例演练”模块设计了两个产后出血的完整病例,从产妇临床入院开始,经历完整的产程到出现产后出血表现,以贴近临床的场景变迁展现出产后出血的发生发展其可能原因,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一步一步地判断,最终做出正确诊断及决策,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培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及救治能力。
进入实验
1.进入项目首页:打开火狐浏览器或谷歌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以下地址
“http://202.195.210.210:6309/wc3d-admin/modules/teaching/bigdata-main.html ”,然后等待加载项目。
2.进入实验软件:点击“进入实验”按钮,系统将自动加载实验软件,软件加载完成后,输入账号和密码(如111,111),点击登录。
阶段一 实验背景与介绍
实验简介包括实验背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初次登录应依次浏览、熟悉内容并进行实验前准备。
阶段二 认识产后出血
步骤 1,认识产后出血的病因--认识四种导致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其机制,根据不同的产后出血病因推演出可能的处理措施并可识别出不同的病因。

A 识别导致胎盘滞留的原因

B 识别凝血功能异常
步骤 2,认识产后出血的临床表现--阴道流血过多;低血压症状,随病因不同而不同的表现;腹部触诊判断宫底高度及其与宫缩乏力的关系;观察有无异常出血灶等凝血功能异常的表现。

A 宫底高度的判断

B 识别是否存在其它异常出血灶
步骤3,认识估测产后出血量的方法:认识并能操作几种估测产后出血量的方法,如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休克指数法、血红蛋白测定法。

A 称重法测量出血量

B 容积法测量出血量
步骤4,认识产后出血的处理原则:产后出血的处理可分为预警期、处理期和危重期,分别启动一级、二级和三级急救方案产后2h出血量达到400 ml且出血尚未控制者为预警线,应迅速启动一级急救处理,包括迅速建立两条畅通的静脉通道、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向上级医护人员求助、交叉配血,同时积极寻找出血原因并进行处理;如果继续出血,应启动相应的二、三级急救措施。病因治疗是产后出血的最重要的治疗,同时应抗休克治疗,并求助麻醉科、ICU、血液科医师等协助抢救。在抢救产后大出血时,团体协作十分重要。如果缺乏严重产后出血的抢救条件,应尽早合理转诊。

A 选择正确的处理原则与具体措施
阶段三 案例演练 全程演练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及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案例的病史观察、产程评估、出血量及病因的判断、产后出血的处理。整个产程及病情的进展以时间为轴层层展开。
步骤 5,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入院记录(健康史)的评估:需评估出该产妇存在年龄过大、轻度羊水过多子宫略大这样的易导致产后宫缩乏力的因素。

A 评估入院记录单,发现问题
步骤6,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的产程观察:该产妇第一、二、三产程均正常,胎儿大小正常,基本可以排除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等导致产后出血的病因。

A 胎盘是否已经剥离的判断

B 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判断
步骤7,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判断:学生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下选择正确的估测出血量的方法,并进行出血量的评估。

A 选择正确的评估方法

B 用称重法进行出血量的正确判断
步骤8,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的第一阶段处理:包括迅速建立两条畅通的静脉通道、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和尿量、向上级医护人员求助、交叉配血,同时积极寻找出血原因并进行处理,学生需要在虚拟产妇身上完成这些操作。

A 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案

B 选择正确的具体措施

C 为产妇吸氧
步骤9,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的病因判断:学生需要综合入院记录、产程观察的结果、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最后做出病因判断。

A 腹部检查判断子宫是否乏力

B 出血病因的判断
步骤10,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的第二阶段处理--常规措施及按摩子宫:按摩子宫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手腹壁按摩法,另一种是腹壁-阴道双手按摩子宫法,按摩子宫一定要做到手势正确、按摩有效。

A 按摩子宫

B 按摩子宫手势的选择
步骤11,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的第二阶段进一步处理--宫腔填塞:宫腔填塞包括纱条填塞和球囊填塞,可以用于阴道顺产后,也可用于剖宫产后。这里将分步骤分别练习宫腔纱条填塞及球囊填塞的过程。

A 判断是否需宫腔填塞

B 呈“之”字形纱布填塞宫腔

C 宫腔球囊填塞
步骤12,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产妇病情如果进一步加重的处理探讨。

A 病情严重后的判断
步骤13,胎盘粘连产后出血产妇的入院记录与产程评估。

A 胎盘是否滞留的判断

B 新生儿体重的判断
步骤14,胎盘粘连产后出血产妇的出血量及病因判断:该案例学生除了要测量出血量外,还要结合第三产程检查有无出现胎盘剥离征象。

A 产后出血病因的判断

B 做出病因判断的依据
步骤15,胎盘粘连产后出血产妇的处理措施:最主要练习的是人工徒手剥离胎盘术,嘱产妇深呼吸,操作者一手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固定腹壁子宫底部,另一手将手指并拢成圆锥状形沿脐带进入宫腔。进入宫腔后,沿脐带顺胎盘胎儿面找到胎盘边缘,手背紧贴子宫壁,四指并拢,以手掌的尺侧缘慢慢将胎盘与宫壁分离,固定子宫体的左手与宫腔操作的右手注意配合。

A 选择正确的手势

B 使用正确的方向剥离胎盘